听古墙之声(四篇) 雷扬梅
云阳文艺网 时间:2021-11-12
听一段古墙,那是时光裂开的声音,忧伤,激昂,缱绻低语,波涛汹涌,从远古走来,从大海深处走来,从漫天星辰里倾泻而下。
我的脚步丈量着今日的窄口子,笑容蜕变成昨日的风景,被时光凝成沉重的铁镣,从农坝的晨雾里走来。染了尘埃的脚步和灵魂轻如鸿毛,走在小巷深处,犹如雁过无声,风过春水无痕。只有那些经历过淬炼的人和物,才会在岁月的河流里沉淀厚重。抚摸斑驳的木墙,烽火岁月落满指尖,老旧的木纹被时光浸染,依然筋骨铮铮,立于春风之中。我仿佛听到巴北支队的领导人赵唯,正在木板砌成的围墙里面,就着一盏昏暗的马灯,分析革命形势,商量1.19武装起义的时间,方案,我仿佛看到先烈们,躺在连通的稻草铺上,多少理想初心在梦里坚定。每一根稻草里都是熊熊的火焰。敲敲木门,岁月的质感是我无法企及的高度。为了革命事业,多少仁人志士告别父母妻儿,淌河流,翻大巴山,踏荆棘,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窄口子。他们带来筹集的革命经费,外围的消息,进步书刊,医药用品。他们在这里埋下火种,引出燎原之势。我跟不上采风团队的脚步,缓慢的心情沐着菜花的清香,有不拘形迹的沉重。画家的画架,摄像师的镜头,斑驳的木板墙,在夕阳下,老时光与新时光的交汇,重叠,变幻出斑驳的色彩,灿烂了烈士赵唯的年华。千里求学,接受进步思想,返回龙坝,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运送军粮,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向延安输送进步青年,浴血疆场出生入死,和平年代受辱也毫无怨言,不忘初心热爱党,坚如磐石的信仰,化作一座座高山,顶天立地。捐资助学,福泽子孙后代,一帧帧画面从眼前闪过,徐徐展开,映红了下川东的天空,染红了大宁河畔的青山绿水。
缓缓地前行,立于两间土墙之前,皮鞭的抽打声,特务的怒吼声,烧红的烙铁划过眼际,皮肉绽开的声音,斑斑血迹与土墙的黄沙一起掉落在我心上,激起万千波澜,满目山河,忠骨悠悠。石梯上的苔痕,无声的诉说着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那永远定格的26岁,高悬在蓝色的星空熠熠生辉。我为敌人的丧心病狂而愤怒,为生命的早逝而叹息,更为生命的辉煌而骄傲。那面对枪口时的高呼像车轮一样碾过我的心脏。如果穿越时光,面对酷刑和即将失去生命的是我,我会不会有李汝为一样的信念?有他一样的坚强?会不会屈膝变节?会不会活在人世,苟延残喘,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千夫所指,万人唾弃?我的每一寸肌肤都在历史的洪流中跳动不已,“共产党万岁"的呼声穿越时空,在我耳畔回响。他们坚定的信仰,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涤荡着我蒙了些许灰尘的灵魂。蓦然回首,血染的蓝色长衫已经繁花似锦。
青山处处有忠骨 ,站在农坝的烈士墓前沉思,在我们追求诗意栖居时,永远不要忘记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幻想着穿过岁月的迷雾,上溯到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不过是被历史裹挟的一粒沙子,会在酷刑面前颤栗,但也绝不出卖战友。我尊敬他们的血性选择,为他们的坚贞不屈、勇敢顽强而心生敬慕。那些长眠地下的烈士们,也曾有过美好幸福的憧憬。尽管我无法还原他们的容貌,但熟悉他们大义凛然的气质。他们曾是有情有义的血肉之躯,他们中有的甚至还年轻得很,如果不牺牲,也该是儿孙满堂了。我在心里以他们凝固的年龄,称他们兄弟姐妹。又以他们高尚英勇的精神,许他们为师为友,于是又生出亲近之意。
二
借着涌动的春日,再次踏上红色之旅,满目山河,富庶苍翠,都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彭咏梧革命烈士纪念馆在微雨中静默着。我们跟随解说员的脚步回到了烈士的生命历程,纪念馆里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气贯长虹,覆盖山川,载入史册。立于彭咏梧和江竹筠日常起居的房子前,我仿佛看到一对革命情侣在灯下,从事革命活动的身影。一双筷子,一个茶杯,一张简陋的床,一把木椅,一盏生锈的马灯,无声地诉说着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江竹筠,这位伟大的革命烈士,在听闻丈夫牺牲的消息后,几次晕厥,江风呜咽,山河同悲。江姐忍着巨大的悲痛,迎风逆流而上。到了重庆,儿子的一声声“我要爸爸,我要爸爸。”的哭喊声,让江姐忍不住抱着儿子大哭,她拒绝了党组织要她留在重庆,方便带孩子的照顾,整理行装,毅然顺流而下,回到丈夫生前革命的地方继续战斗。凝望着烈士们的遗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各种画面从岁月深处,从四面八方涌过来。街头宣传抗日、抗捐、抗税,高呼抵制日货,敌人丧心病狂的屠杀、掠夺,平民深深哀嚎撕裂着历史的天空。白色恐怖,万物禁声,地下党员以各种身份做掩护,为了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我的文字无法记录下那一腔腔沸腾的热血,唯有虔诚地默立,接受灵魂的洗礼。竹签子、老虎凳,可以摧残人的身体,可摧毁不了人的意志。那些伟大的身躯已成尘埃,可信念的种子以及他们的精神早已生根发芽,漫山遍野。
三
跟随采风团队走过一面又一面刻满岁月的古墙。磐石青睦村,谭佑铭将军的故园赫然在目,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曾经是怎样的叱咤风云啊!发动119工人武装起义,在龙坝建立工人武装组织。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在时光中斑斑驳驳,依稀可见曾经的威武雄壮,它古老的身体里跳动着这座楼子曾经的辉煌,跳动着从这里走出去的将军的飒爽英姿。这位华东野战军20军政治部主任,多少次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豪气干云,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及解放上海等战役都留下了将军冲锋陷阵的身影,大写的"人"字镌刻在云阳的山山水水。
我们走过石狮子,迈上台阶。一座五层空楼立于苍穹之下。四壁皆空,只有石头砌成的墙体坚硬地挺立着,像极了我们生命中那些难以磨灭的记忆,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之对视,故人的气息扑面而来。每一块石头都珍藏着岁月的痕迹和沧桑,年轮轰轰碾过,有谁懂他的孤独和坚守?青色苔痕布满墙体的缝隙,让古墙焕发出今天的生机。墙上的瞭望口,日夜不停地注视着远方,一切都在时光深处回荡着。
一群好奇的村民赶来,这座已成废墟的楼子,顿时鲜活起来。他们凭着记忆,讲述着这座院子的雕梁画栋,美酒歌谣。谭佑铭将军没有躲在父母的荫蔽之下,享尽荣华富贵。而是追随共产党南征北战为天下穷苦百姓谋福利。楼子四角的碉楼早已不见踪迹,站在荒凉的杂草丛中,抚摸着斑驳的墙壁,远去的硝烟又腾空升起。
四
诗书印三绝,文武艺一家。这是刘孟伉烈士一生真实的写照。初闻烈士名字,还是在我幼年的时候,爷爷说他手里把玩的印章是刘孟伉雕刻的。刘孟伉先生诞辰100周年时,父亲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消息又大声感慨起来。这次跟随采风团队,有机会去清水塘冉家沟访烈士的故居。车先行至云龙乡四坳口,这是刘孟伉为躲避敌人搜捕,暂时寄居的地方。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轻雾在大山里流动,蔓延。摄影师找着最佳的角度,极力从捕捉的镜头里找寻烈士的气息。刘孟伉在此躲藏,用八年的时间著书立说。被时光风干的土墙青瓦,饱满的故事依然光艳夺目。站在青瓦土墙前,我仿佛看到他长须飘飘立于朝阳中,立于风雪里,立于春暖花开时。闻名遐迩的名士在那动荡的年代完全可以明哲保身,追求小家的安宁和幸福。但他为了天下劳苦大众领导七南支队,活跃在七曜山下开展武装斗争。发动群众进行抗丁抗粮抗捐税的运动,杀恶霸打土豪。雨渐渐停了,车又行至烈士故居清水塘冉家沟。一阵电闪雷鸣,大雨倾泻而下。跨步上台阶,一幢木质小楼赫然映入眼帘,轻敲木窗,声音幽远而凝重。和着这哗啦啦的雨声,仿佛是这大山里的一曲千古绝响。走过了动荡不安的年代,却没能逃脱文化大革命的残酷迫害。
掩卷停足,空旷的大山里,先烈的足迹铿锵有力。我忽然有些汗颜,要不是这次红色之行,还真不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是怎样的血色涌动,波涛滚滚。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多革命烈士长眠在云阳的青山绿水间。历史的洪流裹挟着风云变幻的繁华与荒凉滚滚而来,他们的名字和事迹镌刻在了我的心上。仰望着他们,在没有英雄的和平年代,只愿踏着他们的足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忘初心,做一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