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洞日夜 向求纬
云阳文艺网 时间:2021-11-12
有洞名曰大安,悬于云阳、奉节两县交界之石笋河云阳一侧的悬崖峭壁上。
日是今日,夜是昨夜,这一日跟那一夜相距了26年。
云阳有个清水土家族乡,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天下龙缸”风景旅游区所在地,七曜山峰谷间一块神奇的秘境。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这海拔1100多米处深度达335米的天然石坑却还掩在密林乱草之中,除本地少数挖药砍柴的山民看到过以外,外界尚无人知晓。
而人们稍早知道的却是龙缸旁边的一个天然溶洞——大安洞。
1991年夏季,作为党报记者的我到云阳清水乡采访。这是全县唯一的土家族乡,处处保留着浓郁的土家风景,民族风情——一排排高挑别致的吊脚楼,楼栏上悬挂着的西兰卡普,包着青丝头帕穿着对襟短褂的小伙子,头上叮叮当当身上花花绿绿的姑娘,“不要不要”的摆手舞,啊呵连天的啰儿调……
这天乡里有人说,你想不想去看看大安洞?大安洞?在哪里?乡里介绍说,那是山岩上的一个山洞,上部峭壁嶙峋,下部灌木丛生,只从上到下一条小路可去……我们来到悬崖边。天哪,往下看全是陡岩峭壁,石笋河如线远在谷底,“小路”在哪里?
原来小路就是从岩壁上凿出的浅浅的石窝或石缝,人只能倒退着四手四脚爬下去。我在当地村民的前拽后撑下抖抖索索地下到半岩上的洞口,总算回过阳气来。
洞口却是硕大无比,足容得下千余人活动。洞的深处朝着上方延伸,幽暗阴深,凉气嗖嗖,感觉应是很陡很空很深很远,却从来没人进去走过多远。洞口还住着一户人家,老俩口,石墙石瓦,看来生活清苦。
这户岩洞人家是怎么“搬”进来的?为什么在这儿居住?住了多久?这环境这日子一天天怎么来过?
采访完毕,天已黄昏,一时半会我是“爬”不回去的了,就在洞口过夜吧。谁知乡里早有准备,早就让电影放映队从岩上背下来发电机、放映机和幕布,打算在这洞口放映通宵露天(其实是半露天)电影。
好家伙,天还没黑尽,从岩上岩下河东河西陡峭山岩上荆棘树丛里陆续冒出来许多火把马灯,似乎从天而降自水而出的云、奉两县毗邻村民一下子钻出来好几十人,欢欣鼓舞地前来看电影。我知道那年月僻远山民看个电影比过年还稀罕,山遥地远有路没路是根本不在话下的。大安洞口,胶片飞转,《平原游击队》里那一声“平安无事啊——”显得愈加悠长……——反正这吆喝声在我耳畔就这么传响了20多年。
这不,这次,我又来到了大安洞。从山顶龙缸玻璃廊桥下来,导游说我们将取道大安洞直接下到清水湖边。清水湖就是石笋河围坝以后形成的湖泊,怎么,从洞里下到湖边?一时还把我弄糊涂了。果然是这样。人们从一排壮观长石梯道下方的一个标为“大安洞”的洞口进入,走过一段斜着向下的安满扶手的梯步隧道,便进入了宏大溶洞内彩灯照射的奇妙梦幻的世界。
石梯,栏杆,石壁,石穹……永远向下,向下,向下。视线却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也向下。溶岩,石柱,钟乳,阴河……光怪陆离,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如此,似彼,若神,像仙……
聚沙成塔,水滴石穿,玉汝天成,鬼斧神工……
从大山的肚腹里往下走,以一种不见天日的形态暗暗地下山,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下行,一种前行,大自然以一种潜在的方式,掏出心窝里不曾披露的历史的符号,提醒你,暗示你,警醒你,督促你,旅途上要多加观察,多加思索,多加小心,注意前后左右头顶脚下……
阳光漏了进来,眼前豁然开朗,大安洞出口到了。我情不自禁,再也按捺不住,急切地寻找当年的记号。是它,是它,那日那夜的大安洞——
偌大的洞口,两层台地,上一层挂幕布,下一层坐观众,左侧稍高处当年我们几个人铺稻草拥衣被假寐的岩隙,两间已破败无人居住的石屋,洞外左侧因清除危石已不见小路的山岩……
登船回望,绿树掩映,栈道石梯连接的大安洞口依然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个轮廓。我想,当年那一夜,今朝这一日,20余年间两到大安洞,这间隔距离未免太长了吧?往后我要常来,来看你,来观你,来想你,来写你,因为你那上看山、下看水、贯通丹田的眼里,你那深深的静静的冷冷的怪怪的眼里,内容实在太多,魅力无法抗拒……
(责任编辑:蔡晓安)